
一、什么是黄体功能不足?
黄体功能不足,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孕酮不足,或黄体过早衰退,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,从而引起月经失调、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。
黄体是女性月经周期中由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后,剩余的卵泡壁细胞和内膜细胞等转变而来的内分泌腺体。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(孕酮),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,孕酮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,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。如果黄体功能不足,就会影响这个过程,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。
二、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
- 月经失调
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,例如原本 28 天的月经周期可能缩短至 25 天甚至更短。此外,还可能出现经前点滴出血、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情况。 - 不孕或反复流产
由于黄体功能不足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和受精卵的着床,所以容易导致不孕。即使怀孕了,也可能因为孕酮水平不足而增加流产的风险。 - 基础体温变化异常
正常情况下,女性在排卵后基础体温会升高 0.3℃至 0.5℃,并持续 12 至 14 天。如果黄体功能不足,基础体温上升的幅度可能小于 0.3℃,或者高温期持续时间短于 10 天。
三、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
- 内分泌失调
垂体分泌的促卵泡激素(FSH)和促黄体生成素(LH)不足,会影响卵泡的发育和黄体的形成,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足。此外,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、高泌乳素血症等也可能影响黄体功能。 - 卵巢功能减退
随着年龄的增长,卵巢功能逐渐减退,黄体的分泌功能也会下降。此外,一些卵巢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也可能损伤卵巢功能,导致黄体功能不足。 - 子宫内膜异位症
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盆腔环境发生改变,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,导致黄体功能不足。同时,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能引起输卵管粘连、阻塞等问题,进一步影响受孕。
四、如何诊断黄体功能不足?
- 基础体温测定
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,可以了解黄体功能是否正常。如前所述,如果基础体温上升幅度小、高温期短,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。 - 子宫内膜活检
在月经周期的第 26 至 28 天进行子宫内膜活检,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分泌功能。如果子宫内膜发育不良、分泌不足,可能是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。 - 激素测定
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测定血清孕酮、雌二醇、LH 等激素水平,可以帮助判断黄体功能是否正常。例如,在黄体期孕酮水平低于正常范围,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。
五、黄体功能不足的治疗
- 补充孕激素
这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。可以在排卵后或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口服或注射孕激素,以补充黄体分泌的不足。常用的药物有黄体酮胶囊、地屈孕酮片等。 - 促进卵泡发育
对于因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黄体功能不足,可以使用促排卵药物促进卵泡发育,从而提高黄体功能。例如,克罗米芬、来曲唑等。 - 中药调理
一些中药具有补肾健脾、养血调经的作用,可以改善黄体功能。例如,滋肾育胎丸、调经促孕丸等。 - 辅助生殖技术
对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不孕或反复流产患者,可以考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,如试管婴儿等。在试管婴儿过程中,可以通过药物调节黄体功能,提高成功率。
总之,黄体功能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,对女性的生育健康有很大影响。如果出现月经失调、不孕或反复流产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进行相关检查,明确诊断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