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卵巢早衰(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, POI)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出现衰退,表现为月经周期改变、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。AMH(抗苗勒管激素)和FSH(促卵泡生成素)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,两者在判断是否为卵巢早衰方面各有侧重。
FSH(促卵泡生成素)
FSH是由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,主要作用是促进卵巢中的卵泡发育。在月经周期的早期,如果FSH水平异常升高,尤其是连续几个月经周期FSH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(通常认为>10 IU/L),则提示卵巢功能可能开始减退,这是卵巢早衰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FSH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年龄、压力、体重等,因此单次测量结果可能不够准确,通常需要结合多次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。此外FSH水平还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,在不同的周期阶段,其数值会有波动,因此较好在月经周期的第2-4天进行检测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。
AMH(抗苗勒管激素)
AMH由卵巢中的小卵泡细胞分泌,能够反映卵巢中剩余的原始卵泡数量,即卵巢储备功能。与FSH相比,AMH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,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进行检测,且其水平相对稳定,更能准确地反映卵巢的长期状态。
AMH水平的降低意味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,对于预测卵巢早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。然而AMH水平也存在个体差异,不同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可能有所不同,因此解读时应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。
综合评价
尽管FSH和AMH都能用于评估卵巢功能,但AMH因其稳定性高、不受月经周期影响的特点,在判断卵巢早衰方面更具优势。然而诊断卵巢早衰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、病史、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,如雌二醇(E2)、遏制素B(Inhibin B)等指标,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卵巢功能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