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临床检查中,血凝四项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检查项目。它对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那么,血凝四项检查具体是查什么呢?其检查结果又有哪些意义呢?
一、血凝四项检查包括哪些内容?
- 凝血酶原时间(PT)
- 定义: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,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,从而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。
- 正常范围:通常为 11-14 秒。不同实验室可能会因检测方法和仪器的不同而略有差异。
- 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
- 定义:是由 PT 计算得出的标准化指标,用于监测口服抗凝药物(如华法林)的效果。
- 正常范围:因不同的治疗目的而有所不同。一般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,目标 INR 值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,如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时,INR 通常在 2.0 - 3.0 之间。
-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
- 定义:是指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和钙离子后,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。它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。
- 正常范围:通常为 25 - 35 秒。
- 纤维蛋白原(FIB)
- 定义: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。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会转化为纤维蛋白,形成血凝块。
- 正常范围:通常为 2 - 4 g/L。
二、血凝四项检查结果的意义
- 凝血酶原时间(PT)和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
- 血液高凝状态:如血栓性疾病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早期等,凝血因子活性增强,可导致 PT 和 INR 缩短。
- 先天性凝血因子增多症:某些先天性疾病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增多,使 PT 和 INR 缩短。
- 肝脏疾病:如肝炎、肝硬化等,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,可导致 PT 和 INR 延长。
- 维生素 K 缺乏:维生素 K 是合成凝血因子 Ⅱ、Ⅶ、Ⅸ、Ⅹ 的重要辅助因子。缺乏维生素 K 会影响这些凝血因子的合成,从而使 PT 和 INR 延长。
- 口服抗凝药物:如华法林,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,使 PT 和 INR 延长。监测 INR 可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,以达到合适的抗凝效果。
- 延长的意义:
- 缩短的意义:
-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
- 血液高凝状态:与 PT 和 INR 缩短的意义相似,APTT 缩短也可能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。
- 血栓前状态:如心肌梗死、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前期,APTT 可能缩短。
- 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:如血友病 A(缺乏凝血因子 Ⅷ)、血友病 B(缺乏凝血因子 Ⅸ)等,由于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缺乏,可导致 APTT 延长。
- 肝脏疾病:同 PT 和 INR 延长的原因类似,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,可使 APTT 延长。
- 狼疮抗凝物阳性:狼疮抗凝物是一种抗磷脂抗体,可干扰凝血过程,导致 APTT 延长。
- 延长的意义:
- 缩短的意义:
- 纤维蛋白原(FIB)
- 肝脏疾病:严重的肝脏疾病可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,使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。
-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:在 DIC 过程中,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,纤维蛋白原也会降低。
-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: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,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极低。
- 炎症和感染:在炎症和感染过程中,机体的应激反应可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增加。
- 恶性肿瘤: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升高,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有关。
- 妊娠和分娩:孕期和分娩前后,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会升高,这是机体为了预防产后出血而做出的生理调整。
- 升高的意义:
- 降低的意义:
总之,血凝四项检查对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、诊断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、监测抗凝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,综合分析血凝四项检查结果,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