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孕血液检查

2024-08-06 14:53:58 编辑图标来源: 小编 文章浏览量 浏览
肝功检查

肝功能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,肝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查肝脏有无疾病、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、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。肝功检查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来了解肝功能,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、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、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,包括胆红素、白蛋白、球蛋白、转氨脢、胆道酵素、血清氨、凝血酶时间等。

肝功能的检测尤为对肝脏疾病,如肝炎,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重要。当人体出现这些病变时,肝脏的代谢功能、免疫功能、合成功能等会首先受到损害,严重影响人体健康。肝功检查能及时检查出这些疾病隐患,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前让患者得到治疗。

但肝功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,这项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。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,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,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。

肾功能检查

肾功能检查是为了了解肾功能情况而做的一些针对性检查,常规项目为血液化验,包括肾功三项(肌酐、尿酸、尿素氮)。如有需要,还可通过尿液检查或肾脏B超来辅助判断。

发生肾损伤的早期,多数患者可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,容易被人忽略。但随着病情的进展,可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症状,比如疲劳、乏力,眼睑、颜面或下肢浮肿等等。及早的肾功能检查可以发现问题,不至于肾脏不可逆的损害,甚至发展为尿毒症。因此,出现以上症状者或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,都应该每年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。

血常规检查必不可少

血常规检查在孕前检查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,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,诊断是否贫血,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,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。

在血常规结果中,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: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;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,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;另外,有些肿瘤、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。

因此,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查找出身体存在的一些疾病隐患,一旦发现,需要治愈后才行怀孕,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。

血红蛋白(Hb):男性 120-160g/L,女性 110-150g/L

红细胞(RBC):男性(4.0-5.5)×10×12/L,女性(3.5-5.0)×10×12/L

白细胞(WBC):成人(4.0-10.0)×10×9/L

血小板(PL):(100-300)×10×9/L

网织红细胞计数:0.5%-1.5%

白细胞分类计数(百分率)

中性杆状核粒细胞:0.01-0.05(1%-5%)

中性分叶核粒细胞:0.50-0.70(50%-70%)

嗜酸性粒细胞:0.005-0.05(0.5%-5%)

嗜碱性粒细胞:0-0.001(0%-1%)

淋巴细胞:0.20-0.40(20%-40%)

单核细胞:0.03-0.08(3%-8%)

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: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(RBC),血红蛋白(Hb),白细胞(WBC)及白细胞分类计数,红细胞比容(HCT)及血小板(PL)。

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,查出来的结果,除有数字外,还有符号“↑”和“↓”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。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,各项含义不同,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,即红细胞系统,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。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。如果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红细胞比容都标有“↓”号,提示有贫血存在,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。如果“↑”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,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。

白细胞系统: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“↑”或“↓”都不正常。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,随年龄增长,正常值会逐渐降低。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,多为细菌感染,少于低值,可能是病毒感染,或药物作用。

血小板系统:血小板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,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。

红细胞(RBC):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,严重脱水,肺源性心脏病,先天性心脏病,高山地区的居民,严重烧伤,休克等。降低则可能为贫血,出血。

血红蛋白(Hb):增高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,严重脱水,肺源性心脏病,先天性心脏病,严重烧伤,休克等。降低为贫血,出血。

白细胞(WBC):升高为各种细菌感染,炎症,严重烧伤。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。降低则表示白细胞减少症,脾功能亢进,造血功能障碍,放射线,药物,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,疟疾,伤寒,病毒感染,副伤寒。

中性粒细胞:增高为细菌感染,炎症;降低为病毒性感染。

嗜酸性粒细胞:增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。

淋巴细胞:增高:百日咳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病毒感染,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,淋巴细胞性白血病;降低为免疫缺陷。

单核细胞:增高为结核,伤寒,疟疾,单核细胞性白血病。

血小板(PLT):升高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,真性红细胞增多症,慢性白血病,骨髓纤维化,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,感染,炎症,恶性肿瘤,缺铁性贫血,外伤,手术,出血,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,运动后。降低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播散性红斑狼疮,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,弥漫性血管内凝血,血小板破坏增多,血小板生成减少,再生障碍性贫血,骨髓造血机能障碍,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,脾功能亢进。

血沉:增快表示急性炎症,结缔组织病,严重贫血,恶性肿瘤,结核病。减慢则表示红细胞增多症,脱水。

网织红细胞计数: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,大量出血,缺铁性贫血,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。降低则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,再生障碍性贫血,白血病。

1、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。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,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。

2、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。重度乙肝、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,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,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,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。

3、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。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,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,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,应定期检查血常规。

4、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。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,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
建议备孕夫妻在孕前3个月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。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,因此检查时间最好选在上午。可以自备食物,等检查完后就进食。

血常规检查是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,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,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,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分布来判断疾病。血常规检查比较简单,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出结果。

1、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,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、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,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。在寒冷的日子里,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。

2、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,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。检查前一天晚上,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,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,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,到抽血时,就不能保证空腹。体检当天早上,建议只喝白开水。

3、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,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;衣服要干净,以防针孔感染。

4、采血后应伸直前臂,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。不要屈肘止血,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。如果针眼周围青紫,24小时后可做热敷。为避免感染,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。

一般来说,单纯的血常规检查一般在20-25元左右。但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价格略有不同,一般不超过50元。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医院。


特别声明:

1、本文由久久健康网整理发布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、抄袭及引用,本文永久地址:https://ibaby.9939.net/baikezhishi/shiguanyinger/3165.html

2、本站所有内容均不能代替医生的当面诊断,内容仅供参考,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。

相关文章

相关推荐

REL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