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临近妊娠末期,准爸妈就要开始准备好怀孕待产包,如产妇必备的衣物、拖鞋、牙刷、牙膏、洗面奶,以及增加体力的食物,还有宝宝必备的纸尿裤、婴儿纸巾、包被、湿巾、消毒奶锅、温奶器等,另外还要准备好各类证件。总之,准备待产包最好提早一点,这样既可以慢慢挑选、慢慢准备,又不至于遇到突发状况而手忙脚乱。
怀孕待产准备什么
怀孕到妊娠的这段待产期间,除了日常注意保胎之外,准妈妈们有非常多的东西需要准备,特别是去医院之前,就应但把到医院生产必备的东西准备好,下面具体了解一下怀孕待产包应该准备什么。
待产包清单
一般怀孕7~8个月左右的时候,肚子还不是太大,走动还比较便利,所以此时可以开始筹备待产包,而待产准备的东西主要包括产垫、婴儿衣物、包被、尿布等,以下是怀孕待产包清单一览:
- 产妇必备:宽松的、棉制、好穿脱、分体式睡衣,哺乳内衣、一次性的奶垫,拖鞋、牙刷、牙膏、洗面奶,一次性内裤,巧克力、水果等增加体力的食物;
- 宝宝必备:纸尿裤、婴儿纸巾、一次性隔尿垫、浴盆、浴巾、洗脸的纱巾、洗屁屁的公用巾、婴儿洗发沐浴露、奶瓶、奶瓶刷、小勺子、宝宝抚触油、包被、湿巾、消毒奶锅、温奶器等;
- 相关证件:父母自己的身份证、准生证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、医保卡、产检记录本,生育保险卡(社保卡或着医疗保险),现金以及银行卡等。
Tips:以上是怀孕待产要准备的东西,如果宝妈不想一件件选这么麻烦,那么可以直接在网上选择搭配科学、种类丰富的待产包,只是在购买的时候尽量选择正规、有牌子可以保证的。
怀孕待产注意事项
一般女性怀孕9~10个月末就属于待产期,不过由于每位女性月经周期长短不一,所以推测的预产期与实际预产期有1~2周的出入也是正常的,只是孕期女性在进入待产期前除了要准备待产包清单,也要注意以下事项:
- 营养补充到位:妊娠女性在待产的过程中,要尽量多补充些食物,因为从阵痛到分娩完成,这段时间非常漫长,宝妈只有多补充营养,体力充沛才能让待产更简单,生产也更顺利;
- 坚持锻炼身体:即使是孕晚期,孕妇也当每天散步活动身体,而且在待产时多走动,也有利于促进宝妈全身的血液循环,不仅能缓解阵痛,还有利于生产顺利,保证自己和宝宝的健康;
- 保持情绪平稳:孕期一直心情不好可能会导致宝宝发育迟缓,而且待产时的心情也会影响生产顺利,所以宝妈一定要把心态放平,丈夫和家人也要在产前多关注宝妈的情绪,帮助她缓解产前的紧张和压力。
Tips:有的孕妈会在孕期做怀孕待产的胎梦,如梦见自己怀孕待产,或者梦见别人怀孕待产,其实从梦境解析角度,此梦是吉祥的好梦,预示孕妇将会顺利生产,因此孕妈不要过于担心。
待产和临产的区别
很多第一次怀孕的女性并不知道待产和临产会有什么区别,其实两者主要差异在于时间,因为待产指的是等待分娩是快要生产的前两周,这个时候孕妇会感觉呼吸顺畅,吃的东西多,还会出现频尿症状。
而临产的时间段较为宽泛,指的是指有规律宫缩及宫颈管进行性缩短,这段时间的孕妇子宫会出现不规则的收缩,下腹疼痛的情况,刚开始是间隔20分钟,之后会变得没有规律。
Tips:一般女性从怀孕初期到分娩,在怀孕37~42周生产是比较常见的,而大部分产妇到足月的时候,会有见红、腹痛腹胀、肚子发硬、羊水早破等临产征兆,这表明子宫口开了,可以去医院等待生产。
-
产后漏奶尴尬?教你几个小妙招轻松化解
在怀孕生产之后妈妈们就会开始分泌母乳,由于宝宝太小吃奶的奶有限,很多妈妈们都会遇见漏奶的情况,在家的时候可以清洗换衣服,但是避免不了在外面也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
657 浏览2024-09-01 -
怀孕期间补多少钙才算合适?注意这3点就行
为了均衡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,及时给胎儿供给养分,维持胎儿成长大于过程中所需的必要物质,不少孕妈妈在孕期都需要补钙,适量的补钙可以预防孕妈妈出现牙齿松动、腿抽筋、
622 浏览2024-09-01 -
男性私处潮湿瘙痒,怎么处理才好得快?
阴囊湿疹是阴囊最常见的皮肤疾病,通常属于过敏反应,也是男性比较常见的性器官皮肤病,局限于阴囊皮肤,有的时候会延展至肛门周围,少数会延至阴茎。阴囊湿疹并不是性传播
581 浏览2024-09-01 -
产后修复盆底肌对女性身体、生活带来的好处你都了解吗?
由于怀孕胎儿对孕妇身体的影响,在产后妈妈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修复自己的身体。怀孕生产之后很多妈妈们都会面临盆底肌松弛,盆底肌松弛会造成漏尿等尴尬事情的发生,严重
1010 浏览2024-09-01 -
面对排卵障碍疾病中医疗法也能见成效
排卵障碍是困扰很多女的妇科疾病之一,但是排卵障碍也是一种容易治疗的疾病 ,中医治疗、西医治疗都能够治疗好跑卵障碍,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医疗法是怎样治疗排卵障碍
911 浏览2024-09-01 -
宝宝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现,妈妈一定要重视
宝宝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现,妈妈一定要重视!宝宝消化不良,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来缓解,平时的饮食中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,不吃容易过敏的食物,不喝凉的饮料。
870 浏览2024-09-01